唐三彩烧制技艺--高水旺、高顺旺

发表时间: 2024-05-19 17:17:39 文章出处:资讯动态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1日消息(记者 彭华 焦宏昌 通讯员 李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将于5月29日至6月12日陆续推出,从近年来开展的数字记录工程中精选3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省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匠人风采,宣传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时期,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因其在唐代多以红、绿、黄为主要釉色,故名“唐三彩”。

  从史料和出土文物来看,在唐代其主要产地为洛阳和西安,现代唐三彩烧制主要集中在洛阳一带。洛阳矿产资源丰富,高岭土储量较多,烧制唐三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唐代,唐三彩主要用于陪葬和室内装饰,生活用器很少见,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是有直接关系的。唐代国力雄厚,经济发达,统治阶级极尽奢华,有厚葬之风,正因如此,人们大量以唐三彩陪葬,并相互攀比炫耀,客观上也促成了唐三彩的发展壮大。

  唐三彩是通称,并不仅仅局限于三种颜色,除了常用的红、绿、黄外,还有白、黑、蓝、紫等颜色。唐三彩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当地出产的高岭土,这种土可塑性强、吸水性好,黏结起来十分牢固,晾干后又不会裂,适合唐三彩的制作。烧制采用二次烧制法,其种类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最具代表,并以其造型的丰腴端庄,色彩的绚丽灿烂,装饰的极妍尽美,被广泛应用于皇家贵族观赏、宫廷园林建筑、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

  唐三彩是中国彩陶艺术的颠峰之作,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观赏收藏等价值。

  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水旺,男,汉族,1958年9月出生,河南省孟津县人。2009年,被原文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旺自幼对唐三彩修复和制作技艺感兴趣,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汉、唐以来的制陶工艺,系统地借鉴与吸收了汉、唐彩陶的绘画、石刻、雕塑、印花、堆贴、施釉之艺术精华,成功研制出了高仿唐三彩纯手工制作工艺。其作品的造型、胎质、釉色、开细片(即“蜻蜓翅膀效果”)、做旧等工艺堪与文物真品媲美。

  他注重对后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制作队伍梯次结构的培养。他多次举办培训班,将多年来的心得、经验传授给大家,在壮大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队伍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了这项传统技艺能够得到良好地发展。

  高顺旺,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河南省孟津县人。2012年,被原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高顺旺17岁跟随兄长高水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唐三彩的烧制,1983年到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学艺,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仿古唐三彩的烧制方法。为了做出高品质的仿古唐三彩,高顺旺多次探访洛阳、郑州、西安、北京等地的博物馆,就唐三彩文物真品进行琢磨,从造型、胎质、釉色、开细片、做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尝试,形成了一整套工艺技法。

  2013年,高顺旺整理自己多年唐三彩研究心得,发表《唐三彩的雕塑艺术》《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唐三彩实用器具的研究》等多篇论文,为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指导。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